beat·365
2月24日,怀柔水库里数十只白天鹅在湿地时而结对游弋,时而展翅起舞,尽情地享受初春的阳光与湖水。本报特约摄影王希宝一座有活力的大都市,必定少不了鸟儿的啁啾,松鼠的跳跃,蜜蜂、蝴蝶、蜻蜓的翩跹起舞。
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更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今春,本市将在城区开展首次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划分栖息地保护等级。其中高价值保护地将设保育区,严格限制人类活动,任凭草长莺飞,给小动物们留一片自由栖息的乐土。鸳鸯长耳鸮首次普查小动物多不多,是一座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否丰富的直接体现。
从今年年初开始,市园林绿化局野保部门先后启动了鸳鸯和长耳鸮等野生动物的种群调查,分析它们在北京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生存状况以及受威胁因子。羽毛艳丽的鸳鸯,市民们都不陌生。以往,北京城区只在春秋迁徙季和夏季繁殖季节才能看到鸳鸯,但现在冬季也能看见,越来越多的公园出现了野生鸳鸯的踪迹。
今年,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组织志愿者启动了对北京五环以内鸳鸯的分布调查,重点是玉渊潭、北海公园、北京动物园、农展馆后湖、颐和园团城湖等城区9个鸳鸯栖息地。刚刚结束的冬季调查中,志愿者们共发现547只鸳鸯,其中农展馆后湖、北京动物园和玉渊潭数量较多。
春季调查将在3月中下旬进行。对长耳鸮的种群调查正在进行中。长耳鸮,俗名猫头鹰,是猛禽的一种。
“长耳鸮等鸮类野生动物以老鼠、蝙蝠、小鸟等小动物为食,在食物链条处于较高的位置。通常一个地区的猛禽分布越多,生物多样性也越丰富。
”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处处长张志明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野生鸟类20余年的邓文洪教授参与了这次鸮类野生动物的专项调查。
据他统计,入冬以来,北京地区有确切观测记录的长耳鸮个体是62只。综合各类因素推算,目前北京地区的长耳鸮种群数量在300只到700只。
大部分长耳鸮把家安在了郊外,城市公园因为游人惊扰多、可捕食的小动物少,长耳鸮分布数量相对较少。此前两年,本市还开展了雨燕专项调查。过去,雨燕在北京极为常见,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数量锐减。在雨燕专项调查中,人们发现,曾经酷爱在城楼和古建房檐下筑巢的雨燕也在寻找新的生存策略,大型立交桥下、T3航站楼的屋顶上都发现了雨燕的巢穴。
栖息地保护名录将建在专项野生动物调查的基础上,覆盖北京城市建成区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调查将在今年春季启动。不同于对某种动物或者植物的专项调查,栖息地调查更多是生物生境的综合评价,是对生态环境的综合考量。
考察内容包括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重要物种的生存状况,林地、水系的自然环境保护状况等。这也是本市首次对城区的动植物栖息地进行摸底。根据调查情况将建立城区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名录,并按照保护价值划分为高保护价值、中保护价值、低保护价值三类保护地。对于高保护价值栖息地,将划出保育区,限制人类活动,让野生动植物自由栖息。
“只要没有人类活动干扰,自然生境的恢复是很快的。”张志明介绍。例如海淀翠湖湿地公园,其核心区封育了十多年,孕育出的各类生态物种蔚为大观。
目前翠湖湿地公园范围内观测到的野生鸟类数量达到200多种,湿地高等植物达到400多种。白眼潜鸭、红嘴鸥、大鸨、金雕、遗鸥、丹顶鹤等多种珍稀鸟类成了翠湖常客。
植物方面,除了睡莲、芦苇、香蒲、菖蒲、千屈菜、水葱等常见植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北京市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芡实、茭白和花蔺,以及华北地区罕见的食虫植物狸藻等也在翠湖湿地现身。生物多样性恢复示范项目也将在今年启动。在平原、山区和城区三类区域,分别开展生物多样性恢复试点。初步计划,今年市园林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建设6处生物多样性示范区,为下一步动植物栖息地生境修复提供经验。
加强栖息地保护立法保护野生动植物,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但强有力的保护,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撑。
结合修订《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市园林等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前期调研,争取在《实施办法》修订过程中将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作为立法的重要内容,为对干扰或者破坏野生动物栖息的各类行为进行执法提供法律依据。栖息地保护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频繁的人类活动干扰。
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城区重要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主要在各大公园,这些公园又承载着市民休闲娱乐的功能。市民希望公园拿出更多的空间,供大家唱歌、跳舞、锻炼身体,这和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希望这项工作能够得到更多市民的理解和支持。(记者王海燕)。
本文来源:beat·365-www.anisez.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